2007年4月19日 星期四

前膝痛 就是關節炎了嗎?

在骨科門診,有很多人是因前膝痛、蹲不下、上下樓梯不方便….求診。 這種病,男女老少都有;通常早上起床之初,或久坐 站起之時 比較厲害,有時還會稍稍浮腫;這是關節炎嗎?


事實上,這其中很多只是「前膝痛症候群」(AKPS)。自70年代膝關節大師英索 (John Insall),對髕-股關節的生物力學作了深入的研究後,前膝痛的原因已趨明朗。「前膝」,解剖學上指的是 髕─股關節 (Patellofemoral Joint) 以及 髕骨上承的股四頭肌、下接的髕骨韌帶, 和相關的軟組織。


髕骨( 膝蓋骨 ),在嬰兒期X-光看不到,是軟骨,到3~4歲,才由數個骨核 骨化而成。當膝關節彎曲、伸展時,髕骨會像滑輪一樣 在股骨髁凹槽 上下滑動。(圖示) 髕骨同時又扮演槓桿的角色,傳輸大腿的力量到小腿,使下肢伸直或彎曲,可以 走、跑、蹲、跳、上下樓梯…。沒有髕骨,人就會像袋鼠,只能以後腿跳躍行進。


整個前膝結構 在力學上是一個有效率的「組合」; 組合精確,是必要的條件,因此,任何的遐玼,像是:髕骨位置 (圖示)、受力軸線、髕骨本身 或周遭軟組織的病變、退化…..等,都會造成前膝的不適或疼痛,這就是前膝痛症候群。



前膝痛的多樣性,大致可由病人的年齡層作一歸納;小學階段的孩童,讓父母憂心的前膝痛,通常是因成長間的髕骨 骨髓內血流豐富 壓力高引起,只要冰敷、休息,就好。頑固的個案或較大的孩子,若無法緩解,可考慮以 髕骨鑽洞減壓 來治療。


青春期 或二十出頭年輕人,好動、活動多,這時的前膝痛 往往只是過勞、軟組織受傷 (如:跳者膝 Jumper’s knee),休息、冰敷或帶護具就可改善;但也有一部分可能是髕骨內側滑膜皺襞症 或 髕骨後方脂肪墊過厚 引起,須作關節鏡檢查及治療。

進入中年,若常有前膝痛,女性則應檢查是否Q角過大(圖示)?或髕骨位置不對?此時,好好的照個X光,就可看出端倪。此種因髕-股壓力不勻,產生的前膝疼痛,臨床上特稱作 髕股痛(Patellofemoral Pain,PF Pain);少蹲、少爬山、使用護膝、常冰敷、常伸直抬腿 作四頭肌肌力的加強運動….,可相當程度改善;當然,有的還是要以手術矯正才能竟功。

中、老年後,前膝痛可能已是關節退化,此時若還限於軟骨軟化症(Chondromalacia),則藥物治療之外,須DIY勤做上述的四頭肌運動。等到年紀更大,或已是晚期的退化性關節炎,則只有施行人工關節置換一途。

至於 有一些手術後遺症狀,如:脛骨骨折之骨髓內釘置入、或 切取臏骨韌帶 重建前十字韌帶 術後產生的前膝痛,則不在前膝痛症候群的範疇,須視個案治療。


前膝痛是多樣的。目前有些學者 甚至認為膝關節的退化,是由前膝開始,才後續發展至全部膝關節,懂得好好保養,重要性不言可喻。日常生活不過度的蹲屈工作、不逞強爬山,不體重過重,適當使用護膝,常作冰敷、以及股四頭肌的伸直運動,都是膝關節最有效的保養。一旦有了前膝痛,先別盲目急著吃藥 當關節炎治;好好的找醫師作正確的診斷,才是明智的作法。

視窗小百科: 髕股關節、前膝痛、髕股痛、Q角

1. 前膝痛講的是症狀,但髕股痛卻是病名。

前膝,解剖上包含了大腿肌群的下端、臏骨及臏骨韌帶、股骨及股骨髁;在膝蓋骨(髕骨)與大腿骨(股骨)之間的連結,實質上就是結搆性的關節----此即「髕股關節」。髕股關節是膝在伸、屈時的樞紐,很重要;它聯同兩側的脛-股關節,三者共稱膝關節

前膝痛的原因很多;診斷上講「髕股痛」時,事實上已排除了會引起前膝痛的其它病如:髕韌帶炎、髕骨軟骨軟化症、骨-軟骨炎、髕後脂肪墊夾擠、髕骨滑膜皺襞症、半月軟骨破裂......,甚至髕股關節炎(退化)等。

2. Q角 是腸骨前上棘 (骨盆兩邊前方的最高點) 與髕骨中心點的連線(AP)、髕骨中心點與脛骨粗隆中點連線(PT),兩線(AP PT)的交角。一般不超過15度,女性因骨盆較寬,Q角都較大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