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4月28日 星期六

青少年運動傷害

六 至 21歲的青少年,事實上也就是從 小學生到大學 的年齡層,是每個人成長、學習、開始探索人生 的黃金階段;繃繃跳跳的童年、國中高中的體育活動、大學校園校際的運動比賽……,是青春無限繽紛、綻放的階段。這個階段的青少年 因身體、生理尚未成熟,本質上 即存有 潛藏、易受傷害 的危險;這是青少年運動傷害發生的特質。


小孩並不是「小一號」的大人,生理上的差異 關係著運動及運動所造成的傷害。即使長得又高又壯,青少年的骨骼 仍未成熟;過度運動、以成人的標準 來要求更快、更高、更久、更遠….,就會造成傷害。


就拿小孩的膝關節言,因骨骺(即骨之生長板)未封,韌帶 接骨點 的骨頭強度還不夠,受衝擊,同等的應力 在成人可能只是 十字韌帶 或側韌帶 的韌帶傷;但小孩卻可能是骨骺的嚴重骨折。長高中的小孩,膝關節有時是向內、有時又是向外承重 (負重線變換),故會有X形腿 O形腿的變化;也因此,小孩在運動後 容易下肢、膝、踝痠痛,一般人常說的 「成長痛」*,大都即指此而言。而軟組織的 肌肉 肌腱等,相對於長得較快的長骨,是長時間呈現繃緊的;這不但降低軟組織的延展性,也較易 拉傷或痠痛。這些 都是青少年身體上的本質,也都是青少年運動 造成的潛在因素。


過度、不當場地、不合適器材、不當訓練……,都增加了運動傷害的發生。過度運動 的傷害只要休息、減少運動量 即可改善。一些劇烈、有肢體接觸的運動,如美式足球、橄欖球、曲棍球….,則有可能造成厲害的挫傷、扭傷、韌帶斷裂、脫臼或骨折。藍球、網球、羽毛球、排球等,則易造成膝、踝的扭傷;青少年打網球,則殊少有網球肘發生,反而下背痛、下背扭傷、膝扭傷、腳踝扭傷常見。


上肢的傷害 大都與 運動技巧 有關。大家耳熟的少棒肘就是典型的過度傷害(overuse) ;除了肌腱、韌帶 軟組織外,還有
骨骺受傷,甚至有關節軟骨剝離,使日後變成 肘外翻。而上臂 重覆投球 會造成肩關節盂唇(glenoid labrum–肩胛關節環圍的纖維軟骨) 的撕裂傷,造成 不穩肩(Shoulder Instability)。近年流行啦啦隊,它混合體操、舞蹈與負重;因跳躍太多,常引起腳踝或膝扭傷;而翻跟斗、排人體金字塔 或徒手承接上拋人球,會導致年輕女孩上肢傷害。被拋的人球,因漏接重摔落地,則可能會造成脊椎或頭部外傷;而啦啦隊又因常有彎腰的動作,會引起下背痛、下背肌拉傷或脊椎椎炎。


下肢 除膝、踝關節扭傷,肌腱、韌帶的撕、拉傷外;比較特別的是骨骺骨折;骨骺 是未成熟骨骼 連結上的弱點,骨骺骨折 在下肢較多見,如:股骨頭的
骨骺滑脫、股骨逺端骨骺 骨折、脛骨平台撕裂性骨折、四頭肌韌帶 或臏骨韌帶之接骨點 拉傷(如:Osgood-Schlatter's disease, Slinding-Larsen-Johnson disease......) 都須及時處置,若 骨骺移位,須盡可能(如手術)復位,以減少日後可能的功能障礙或畸形。


年輕女性,尤其是一些要求體態輕盈,像 花式溜冰、舞蹈或體操選手,易得 早發性停經、厭食及早發性骨質疏鬆 的所謂「女運動員三症」(Female Athlete Triad);除易造成 應力性骨折 外,也大大影響整身健康,須有醫療諮詢機制對這些年輕女孩的攝食、營養、月經狀況 作監督,並適時介入給予治療,才能使她們及早從此症脫困。

青少年走向運動場 是正面而且是應該鼓勵的事;唯社會、學校、家長、醫界應該投入更多的關注與導護,使運動傷害盡少發生。

p.s.:
英文裡的 “ Growing Pain “,指的卻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 點點滴滴的 酸甜苦辣。

沒有留言: